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仁山智水”上林洋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3455  更新时间:2003/11/27 11:12:15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几个月前,原籍仕阳上林洋现迁居罗阳的几位热心人到文博馆来,说是老家有一堵老房子的石墙,建得非常高,现在村里要修公路,可能要拆去石墙,想让我们去看看有没有保护价值。
    第二天,我们一行几人便赶赴上林洋。这几年,泰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文保意识较之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多方面的宣传。我想,只要大家都能像上林洋这几位先生一样,乡村建设,首先让文物部门去瞧瞧,我们的文化遗产何患保不好。

    上林洋地盘狭长,民居多建在溪流两岸。村中很多人都已经建了新房子,现存的古迹有民居一座、宗祠一座、另外还小宫两座。
    上林洋村人姓赖。始祖赖孟盛,字昌先,号丰庭。赖孟盛于康熙间由汀州永定县汤湖迁到泰顺鹏坑半山(今彭溪一带),后于乾隆九年复转徒林洋新庄,为当地赖氏肇基之一世祖。
因祖地在汀州,现村内中年以上的男丁都可以讲一口汀州话,平时一般讲蛮讲。青少年就很少有人能讲汀州话了,汀州话将在此地面临失传。泰顺很多村落都有多种语言,像交阳、横坑等地。好在格格陈在早些年就已经做了大量调查,不知近几年有否把方言研究工作继续下去。
    上林洋村内挺立着几株大松树,最苍劲的要算土地公旁的几棵。
土地公平易近人,却住不上好房子,一般只“寄宿”在树下。遭此不平境地的还有“阿翁”[三魁一带的称呼],即张佬翁。
    上林洋最古老的民居要算位于土地公对面山上的这座了,房前有一棵古柏,掩映着翘角彩绘的门楼,门内外均有匾,外为“仁山智水”,
里为“祥云集瑞”。
从远处看,此房山环水绕,“仁山智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居此庐,岂不是仁、智者均可如愿。民居院内的甬路做成曲尺形,我想如果是今人,肯定不是这种做法,可能会直接从门槛那弄一条路直挺挺地通往厅堂,做的人省力省工,走的人也干脆直接。呵呵,可是古人并不这么想,这曲尺形的道路一定是隐含着深层观念。

    这座房子正房的左方屋檐的悬鱼下面蹲着一只石狮子,
栉风沐雨,担纲保护宅子祥瑞的重要任务——正房左边有一道山凹,形成一道煞气,刻只狮子蹲着的目的是为了避邪。
    看了房子之后,村民引路带我们去看杨府爷宫,内祀陈夫人和汤夫人,汤夫人为石刻像。村民说起,石像背后有一个小洞,是当时开光用的。我想去将她转过来看看,问村民,我动了神像会不会肚子痛,他们说我是吃皇粮的,没事,但他们不敢乱动,动了会疼肚子。呵呵!我将神像转了过来,果然有一小洞,内塞一小纸团,
村民们说,当时石像刻好后,要请“先生”开光,只有开过光的神像才会显灵,“先生”开光时要将神灵名字写在纸条上,通过一些玄秘的程序后,最终将纸条塞到石像背后的小洞里。这么说,这尊汤夫人神像的小洞里的纸片上也应该是“汤夫人”三字喽,可是我挖出来一看,却是一张一角钱的纸币。村民们,可能被人换过。
    下了杨府爷宫的那座山,我们去看宗祠。宗祠所处的位置比较高,建在山腰的一个平地上。我们路过土地公家门前,顺着陡石阶,
登到山腰处,见到了赖氏宗祠,被一片挺立的修竹围护着。
宗祠内部有些构造甚是精致,听说,当时是请严山外面的黄沙坑师傅做的,做到装修时,师傅病倒了,现在正堂的天花板还有一半没有完成。

    后来翻阅宗谱时,得知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悬挂在大门上的“赖氏宗祠”为泰顺清代文人林毓才所书,林也曾为赖氏修过谱。
    上林洋属于仕阳镇,但平日里人们都是去三魁购物,听说,村子的另外一端还没有公路通到仕阳去,要去仕阳,只能先到三魁。
    上林洋村人非常好客,仍然保持着纯朴的民风。我们经常在乡下跑,很多时候都被乡村里那种质朴的民风所感动。

进入评论:http://www.langqiao.net/BOBBS/dispbbs.asp?boardid=17&id=3159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