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廊桥网特别行动:浙闽廊桥大搜捕(四)大结局
作者:格子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3266  更新时间:2004/10/11 22:28:23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第三天:大漈乡——白鹤村——泰顺罗阳,行程65公里,搜捕对象:胡桥、护关桥、时思寺、梅林老人、白鹤桥    

      中秋时节高山的夜就像平原的冬天,哈出的气都成团了。老板娘看到我们萎缩的样子,特意给每张床铺加了一条软软的被褥。客房非常干净,卫生间一尘不染,爽爽的热水澡过后,假如再睡不踏实就说不过去了。要说挑剔的话,惟一的缺点就是楼与楼是用木板隔离的,隔音效果差点,但在寒冷的天倒还是一大优点,保暖啊!

      今早五点多就醒了,外头还灰蒙蒙一片,远处传来猪的嗥叫声,我知道屠夫操刀工作时间到了。猪的嗥叫声慢慢弱了下去,哼了几声后,四周重新归于寂静。小时候这声音听习惯了,变成了吃猪头肉的条件反射,所以现在听起来不觉的怎么残忍,倒有点温馨的感觉。

      一刻钟后,我敲了几下地板,示意楼下的大笨钟该起床了。随即将这次带来的所有上衣——一件背心、三件短袖T恤、一件轻薄羊毛衫依次穿上,最后将旅行背包背上,增加一点重量好感觉温暖些。走出旅馆,室外的温度比想象的要低。

      六点刚过,独自沿着小溪向下游踱去。一会儿,溪面上出现了一座宽大的房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桥!竟有这种廊桥,倒是长见识了。踱进桥廊,发现里边非常宽敞,左边板壁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胡桥”二字;右边中央是一个十多个平方的戏台,(廊桥内演戏倒是世上一绝)左右分别是两个村的村委会办公室,呵呵,有意思。“胡桥”的“胡”到底有什么样的典故?我不得而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离胡桥几十米的地方,有两根高插云霄的桅杆,中部靠上各有一个斗样的物事,应该是旗杆之类的东西。弯腰细辨,桅杆基础的巨大白色大理石侧面浅浅地刻有两行字,为“举人梅冬魁”、“道光甲午科”,原来这是当地一个叫梅冬魁的书生在道光甲午年中了举人后,村民为旌扬他而树立的纪念物。

      这条流经村落中心地带的小溪叫龙溪,大漈的古民居基本上排在溪的两岸。小溪不大,只有四五米宽,溪水还算干净,里边成群结队的鱼儿好像是很快乐的样子。东岸溪沿没有设路,而是些高低不等的用鹅卵石堆砌的围墙,围墙的顶端整齐地摆放着些各色花儿,给游客的感觉是,这个地方有品味!临近溪尾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座非常精致的古民居,门楼的门紧锁着,门的上方写着四个同样精致的字:“梅园小筑”,看来主人一定是个文雅之士。我准备上午抽空拜访梅园主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溪流的拐弯处,一辆消防车在突突突地抽着溪水。这里离时思寺只有一步之遥,莫不是……我上前忐忑地问:哪失火了?一名消防兵说:山上,差不多灭了。我突然忆起昨天半夜恍惚中听到过一阵急促的消防车的鸣笛声,现在证实确实是某个地方失火了。一听是山上失火,无非是些不值钱的杂木,时思寺没有问题就行了,于是我当下释然。那料到事情竟是……

      拐个弯就到了护关桥和和紧挨着的时思寺。

      这时,大笨钟匆匆感到,太阳也刚刚从西面山头上缓缓下来。等太阳下到时思寺估计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大笨钟闲着没事,将冻得有点僵的身子挪到路边,很仔细地和一只小猫 及一只番鸭一起,观看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的巫山云雨。事毕,我们登上了护关桥。

      护关桥建于清乾隆辛丑(1782),长28米,宽10余米,高三层,位于大漈乡八个自然村龙溪和鹤水汇流的总水口,如嶂若屏,关拦一方,故名。后来我在梅林先生家看到了该桥未重修之前的照片,很朴实。眼前的护关前是经过1997年拆毁后重修的,顶楼为魁星楼,二楼为文昌楼,一楼为关帝庙,整个桥身富丽堂皇,彻底脱去了先前朴实的装束,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的庸俗妇人。

      0650分,太阳终于将它淡黄的柔光撒向时思寺。我和大笨钟在东岸古道上找了个恰当的位置,连续“卡嚓”了几张。

      守门的大妹看我们走进寺院,连忙丢下手中的活儿,打开买门票的竹篱笆门,说,你们先到外围看看,八点后才开祠堂和寺院的门。

      逛了一阵,惊讶了一阵,饥饿顿时袭来。我和大笨钟商量,还是回去吃了早餐再来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往回走的路上,经过“梅园小筑”,我们不由地探身溜了进去。居室的摆设十分的精致,十分的窗明几净,堂前的长长的香案发出古典的光泽,令人迷醉。与堂前一壁之隔的就是客厅,板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客厅的右侧是休息室,左侧是餐厅,一切都似乎一尘不染,像是去到金庸小说某个药王的隐居之所。一阵莫名的神秘感突然袭了上来。重新回到厅堂,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中年人来迎了上来。我迷胡了一阵:您……就是……没等我说完,中年人就说,我父亲出去了,就回来,你们先坐坐。我们说,等会我们再来……

      回到旅馆,东司长、涩鸟他们还没有起床。这一班假洋鬼子!

      我自己动手,烧了两碗非常可口的面条,大笨钟连忙说好吃好吃。等我们吃完面,漱了口,楼上才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08点多钟,我们七只驴才凑在一块,直奔时思寺。

        时思寺、梅氏宗祠和柳杉王就在护关桥西面一个缓坡上,远处看来,包括护关桥在内,是一个很具文化品味的人文景点。相传梅氏第87世祖梅世员六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这位应该在学前班接受启蒙教育的6岁数孩童,竟然做出了后来让当朝皇帝宋高宗大为拍案的事情来——为祖父守孝三年,呵呵。孩童的父亲对儿子行为颇为感动,于是在父亲的坟墓旁边为儿子盖了一座草庐。宋高宗派人调查属实后,于绍兴十年(1140)十一月降旨礼部,广赐束帛,旌表其人为“孝童”,将那座草庐命名为“时思院”。明朝宣德年间时思院升级为时思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时思寺原有为宋、元、明、清所建各类建筑,同时供奉着神与佛,于是儒、释、道三教很自然地合为一体。目前时思寺仅存大雄宝殿、夫人楼和钟楼三座建筑,虽经明清修建,但仍保留部分原构件。时思寺要数钟楼最为壮观,明显带有盛唐的气派。夫人楼斗室之地竟有五六三十根柱子,其密度堪称世界第一。时思寺被认为长江以南现存四座宋元建筑之一,省内属孤例,单凭这点,远道而来的人不会感到空手而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寺的左侧为梅氏宗祠,为明代建造,有客堂、序伦堂、报本堂三座建筑,次第升高,气象雄伟,颇有特色。800年前梅氏祖先栽植的三株古柏位于宗祠门的两侧,左边一株的躯干由三股按顺时针方向扭在一起“肌肉”组成,看的心惊肉跳;右边的两根紧紧地依抱在一起,与地呈30度角,斜斜地靠在围墙上。此时此刻,我最大的感受是,柏树的生命力怎么恁强!倒地了还不死!人呢?有时头上碰个窟窿倒地就死,真他妈的太不值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其实最让人不可思议的还属祠堂门右边的古老的柳杉。

    经专家勘察,这株号称“柳杉王”的大树,年龄已经有1500余岁,高28米,胸径4.47米,超过乾隆游天目山御封的“大树王”一倍有余。大树需要10个儿童才能合抱,里边是空心,放一张围坐12人的大圆桌仍显宽敞有余。它至今还能挺着活下来,全靠顽强的根系所提供的少量营养。树的顶部一截已经死去多年,但依然挺立。1500多年前,那时的大漈还荒无人烟,那么这株柳杉王见证了多少的历史啊!站在它的身旁,我感觉到连只蚂蚁都不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出于对这株古树的崇敬之心,我与买门票的大哥交涉一一阵,最后同意我们进入拍摄。当我们从树根的小缺口小心探入洞中,感觉就像开门进入一间宽敞的卧室,底下全是沙,仰头上观,几十米的洞壁,全为焦炭。门票大哥说,这是几十年前村民用树洞烧灰所致,现在加强保护,一般不让人靠近大树。门票大哥顿了一顿,指了指后山说,昨晚那株古柳杉失火了……我一惊,消防车的影子闪了一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将至九点,大家一致要到下游的古柏长廊和雪花漈走走。

      古柏长廊位于溪流的出口处,说是“长廊”,其实是由几十株胸径在一米以上的老柳杉组成的柳杉群,与柳杉王相比,简直不能一看。穿过长廊,地形猛地一变,出现了一个大深渊,探头一看,是一面深达一百多米的悬崖,崖面上没有一滴水,发着白白的光。假如不是悬崖头那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的提醒,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大漈鼎鼎有名的景点——雪花漈!雪花在哪!?还用回答吗?就在右边的水渠里,都拿去发电了,呵呵!本来打算请工人开闸放水,一想到无非是昙花一现,大家的兴趣便索然了起来,转头就走。

      我在挂念那株昨晚失火了的古柳杉,没等大笨钟走拢,我便径自登上通往古柳杉的山间小道。小道的尽头是一丘藩蕃薯园,被踩得稀里哗啦的,有几个村民倒地呼呼大睡,身旁是刚刚熄灭的火堆,另外十几个村民指手划脚。园的尽头就是那株满身乌黑湿漉漉的大柳杉,在接近顶部的的洞口依旧冒着浓烟,一位村民在洞口摆弄着什么,硕大的躯干上缠绕着几条竹梯。下面一段文字是我在《廊桥网》上发表的消息:

  “105日至6日,庆元大漈乡千年柳杉遭遇火灾(树心起火)。起火时间是5日傍晚18时左右,几小时后救火车赶到,救火工作在延续到6日中午,可能会延续更多时间。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该棵柳杉位于著名的国保单位时思寺左后方20多米处,树龄与时思寺内的柳杉王相仿,近1500岁,树心已空,但生命力比柳杉王明显要强,枝叶十分茂盛。在救火过程中,为了便于架梯,忍痛砍了一根主要枝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40分,我们走进梅园小筑的大门,进到干净的厅堂里。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客气地对我们说,稍等,我爷爷就来。一会儿,一位鹤发童颜须髯飘飘满身仙风道骨的老人走出客厅,和颜悦色地说,请到里边来。一番自我介绍后,老人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大漈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我们虔诚地听着。

      这位老人名梅林,87岁,绝大部分的光阴在大漈度过。老人说,他和大漈这片有着远古和神秘气息的土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某种默契,与古树柳杉王更有一种心灵上的感应。为了保护大漈的柳杉王,80来岁的他还三上杭州,多方周旋,是大漈旅游的第一策划者。说着说着,梅林先生将我们请上了楼上的书房,将多年前的申报国保的所有档案拿了出来,并一一加以介绍。多么值得崇敬的老人!要不是急着赶到梅峰旅馆吃中饭,要不是赶1240分的班车,真想再继续听下去……

      临近12点,与梅林先生合影后,告别了梅园小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午的干锅鸡是东司长烧的,汤的味道差点将我的舌头拔到了胃里,呵呵,谢谢东司长了,也要感谢梅峰旅馆的主人梅振帮,他的电话是0578-506608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是1340分到达东坑白鹤村,准备搭乘景宁至泰顺的车回到起点。白鹤桥就静静地跨在公路下小溪边那片泛着白光的鹅卵石上空,桥头那棵一人合抱的大枫树在静静陪伴着它,村子显得非常的宁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430分,胜利到达泰顺罗阳,完成了这次四天三夜充满惊喜充满幸福的浙闽廊桥大搜捕行动。

      格子说:非常感谢与我同行的东司长小伙子、黎子姑娘、Kandy姑娘、还傻姑娘、涩鸟大伯小伙子和大笨钟小伙子,有了你们的陪伴,我一路上幸福十分,同时也为我的旅游日记创造了丰富的素材。是你们及广大的廊桥网友的鼓励,才使我咬着牙将这四天三夜的所见我闻及感受写了出来,虽是杂乱和饶舌,但总是我平生最有收获的一次旅行,没有讲述到的我想涩鸟大伯你们会给填上的。另外,日记是按时间顺序写来的,敲在电脑里就不想改了,包括好多个错别字,相信网友也能看得懂。谢谢了,朋友们!(全文结束)

进入“浙闽廊桥大搜捕”专题查看更多图片、发表评论》》》

论坛专题:浙闽廊桥大搜捕图片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