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廊桥名匠黄春财
作者:陆和寿  文章来源:中国白水洋  点击数5924  更新时间:2009/10/14 7:40:08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黄春财(左)传授技艺

  

木拱廊桥结构图(黄春财绘)

  白水洋乡讯消息(陆和寿)屏南现存最年轻的廊桥师傅黄春财,隐没乡间38载后,于去年7月出山,至今已修造两座木拱廊桥,其中一座刚刚竣工的双龙桥,位于白水洋景区上游,全长66米,二墩三孔,现为屏南第二长木拱廊桥。4月8日,我们到工地上采访黄春财师傅。

  现年70岁的黄春财,出生在长桥镇长桥村一个造桥世家里,祖父黄金书是清末时期享誉闽东北的廊桥工匠。父亲黄象颜,一生造桥31座,造屋54幢。造桥工艺父传子,子传孙。黄春财15岁就跟随父亲跋山涉水,到建瓯、顺昌、古田一带造桥建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不但学会造桥建屋,还会造水车与各种家具。1956年,时年20岁的黄春财就“主绳”建造了上圪桥,成为廊桥工匠的后起之秀,此后,由于修建公路,造廊桥的机会少了。他最后一次造桥是在1969年,造古田县平湖镇唐宦桥,此后,就无桥可造了。

  “真想不到,我还有机会造桥。”年届古稀之年的黄春财,身板子硬朗,声音洪亮,看上去只有50出头。“廊桥结构比较复杂。”他一边说一边从工具箱里取出两张木拱廊桥结构图,指划着给我们介绍:木拱廊桥因桥上建有桥屋,能遮风挡雨,俗称“厝桥”。各地木拱廊桥虽然形状有所差别,但木拱结构基本一致,都是用61根大圆木作为纵梁,与10根横串梁木(俗称牛头)以榫卯结构架成“八”字形桥拱,再用8根梁木组成4个“×”字形剪刀叉来稳定桥身,并在桥拱上穿插杆条组成拱架,上方横铺木板为桥面。然后在桥面上再盖以4柱9檩穿斗式构架的桥屋。整座桥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木拱廊桥比石拱桥省工省料,是旧时山区最常见的桥梁。

  廊桥工艺,易学难精,真正掌握其要领者寥寥无几。有的人尽管一生参与建造了无数座桥梁,因不能担当“主绳”,桥梁上都没能留名。这种师傅称为“帮场”。在桥梁上书名留芳的只有“主绳”与“副绳”。所谓的“主绳”,就是指有一定文化能设计、绘图、安装的师傅。

  木拱廊桥是按河床宽窄设计有墩与没墩,窄的河床是无墩单孔,宽的河床有一墩二孔或多墩孔,墩越多,造桥成本就越高,难度也越大。所以,大凡建桥都选择河床最窄处,这样的地方往往是峡谷地带,施工难度较大。造桥又是高空作业,“主绳”师傅肩负责任重大,设计差之毫厘,安全防范不当,都会引发伤人的事故。黄师傅说起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1954年夏天,屏南县棠口境内重建一座木拱廊桥,桥拱落成后,“主绳”师傅动手拆桥架,发现桥身与桥架咬在一起,拱梁下沉,顿时惊得面如土色,按木拱原理,桥身一旦建成,就与桥架自然脱开。若脱不开紧连在一起,就意味着此桥要出事。造桥“主绳”师傅获悉黄春财父亲是个造桥高手,便连夜赶到长桥,请求黄春财父子相助,为表示诚意,特地请黄春财父子乘轿。黄春财父亲到实地仔细检查了桥身,发现设计有误,用材不当,父子俩对症采取补救措施,忙了3天,终于拯救了危桥,“主绳”师傅千恩万谢,包了一个大红包给黄春财父子,还披红挂彩,鞭炮欢送。自此,黄春财学艺更加用心了。

  黄春财师傅喜欢看报看电视,他说,这几年,新闻媒体对木拱廊桥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古廊桥的价值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其造桥技艺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闽浙两省正准备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感到很开心,目前,他已把造桥技艺全部传授给两个儿子。采访结束时,黄师傅还特地把正在桥屋盖瓦片的两个儿子叫下来与我们认识。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建造更多的廊桥,使木拱廊桥工艺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