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客来“五古”,何以止步?——细析岭北尚待完善的旅游产业
作者:吴勇 卓文…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数1282  更新时间:2007/8/4 15:00:00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泰顺县岭北乡因重建“同乐廊桥”,重现古老的廊桥建造技艺而名声大噪。去年,乡政府顺势将该乡的古廊桥、千年古道、古民居、古树名木、古朴民俗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出“五古”招牌开始招揽游客。

  然而在名声的背后,该乡却仍挣扎于贫困边缘。带着疑问和一探虚实,日前我们走进了岭北乡。

  不完整的“五古”

  新廊桥1座,古廊桥2座,13公里长的千年古道有6公里经过该乡,关际后、陈家垟2个古村落,古树名木3000余株……岭北乡原党委副书记陶闽桄如数家珍般点出这批“旅游资源”。

  “新廊桥紧挨着千年古道,古树名木沿古道挺立,这些旅游景点相对集中。‘五古’中以此‘三古’最为出名,大部分游客仅在这附近逗留。”陶闽桄说。

  而另“二古”在哪?

  我们来到古村落的代表关际后村,村舍古朴而陈旧,葱郁古木环绕村庄,显得更加静谧。四下张望,难觅游人踪影。

  “来这儿的游客多吗?”我们问村民。

  “很少。”村民回答,“房子太旧了,路又不好,没人愿意来玩。”但专家却来过几趟。去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师生组成的泰顺地方历史文化考察队,曾来此进行考察,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那么古民俗呢?遗憾,我们此行并没有看到。村尾村村委会主任雷子进说:“舞狮、舞龙等一些传统民俗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游人平常来是看不到的。因为会这些技艺的人长年在外打工。”

  难留客的“五古”

  “旅游确实让岭北热闹起来了,我们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了。拿今天中午来说,店里摆了10桌,按每桌200元来算,毛收入就有2000元。”千年古道农家乐店主潘敏霞刚说到这,就话锋一转,“游客看完廊桥和古道,吃个便饭,就不知道去哪儿玩了,很多人一天就折回去了。”

  我们随机采访的几个游客就“抱怨”玩累了都没地方休息,岭北乡没有茶吧、棋牌室、咖啡吧等休闲场所……

  “我们其实很愿意留下来过夜,听听松涛、感受潺潺水声,是夏夜的一大享受。”来此度假的上海高校学生陈高晨显得有些失望,由于村尾村没有标准的旅馆客房,他只能晚上回泰顺县城过夜,“我只能消费白天的‘五古’,而不能消费月下的‘五古’。”

  不留客,是因为配套设施的不完备。目前,乡里没有标准宾馆,每当旅游旺季,村民只能勉强用简易农舍来吸引一部分的游客,更多的是客流会分流回县城;农家乐仅8家,每逢黄金周,往往不能消化激增的客流,只能去农家临时解决伙食……

  记者在乡里转了一圈,能够供游客带走的土特产倒挺多,笋干、土鸡……可都没包装,不好带,旅游产品尚待开发。    

  待出彩的“五古”

  “同乐廊桥”的建造者董直机,是泰顺如今唯一健在的能建造木拱廊桥的民间匠人,我们专程拜访了他。

  “为什么重建这座新廊桥呢?”

  “不让廊桥技艺失传。”他说。

  而面临失传的不仅仅是这造廊桥的技艺,还有众多民俗技艺。据了解,目前全乡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技艺只存留在30余人的脑海里。

  在采访中,董直机讲述了不少岭北的神鬼故事、历史传奇,而故事演绎的场景遍布岭北各处的古庙宇、古宗祠、千年古道、古民居……这些故事给古迹增添不少传奇色彩。存有这样记忆的人,乡里已为数不多。这些记忆由谁来传承?又怎么将这些记忆或者技艺来为旅游服务?

  针对岭北旅游产业的问题,我们采访了该县旅游局局长高立竹,他称该县与岭北拥有类似旅游资源的乡镇不在少数,而所存在的问题也大同小异。

  他说:“目前,泰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保护,‘五古’的做法其实已有整合的意图、但缺乏挖掘以及专业的包装。由于我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延伸产业还未得到充分发展。”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