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寻访泰顺廊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爱自由旅游网  点击数27689  更新时间:2006/11/11 23:27:58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十二)
    虽然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但包车的司机并没有埋怨如歌。他等如歌坐稳,便发动车子向洲岭方向驶去。

    泰顺山路的崎岖,尤过于行蜀道的艰难。古人曾叹道:“遥闻前山相对语,跨绕溪谷数里程”。当如歌坐在车中,穿行于泰顺的群山峻岭时,她深深体会到了交通状况的恶劣。司机的车技极高,在蜿蜒崎岖的山道上左转右绕,游刃有余。有好几次,如歌眼见车前已经没有路了,司机轻轻一转方向盘,车子翩然绕过山坳,化险为夷。从闲聊中,如歌得知他以前做长途运输,经常驾驶大货车行走山路,所以不仅路况熟悉,行车技术也磨炼得炉火纯青。

    车子爬上一段陡峭的斜坡,又向前走了十几分钟,才停在山崖边上。“从这里走下去就到三条桥了。”司机指着唯一的一条山路说。如歌背好背包,准备下山。“等等,”司机喊住她,“折枝毛竹再走。”他从路边的竹子上折下一枝,刚想递给如歌,旋即又改变了主意,说:“我带你下去吧。道上可能会有蛇。”说完,他在前面用竹枝开道,向谷底走去。

    这条山路很长,走了许久之后,司机突然说:“看!桥就在那里了。”如歌闻声寻去,只见三条桥架在两山对峙的峡谷中,桥下的横溪溪水澄澈,水声淙淙。司机告诉如歌,他们站在洲岭乡这边,桥的那边是(土羊)溪乡。三条桥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是用三条粗木跨溪搭成,所以取名为三条桥。现在看到的这座蜈蚣桥,是清朝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的。整座桥长32米,宽4米,有11间桥屋。说着,他径自去到桥头的祭祀亭前燃香礼拜,留下如歌一个人在桥屋中辨认写在梁上的字迹。这些文字多是记录这座桥的历史,由谁主持建造的,又是由谁捐资修复的。一年年,一笔笔,记得极为详尽,只可惜很多处的墨迹已被岁月的风吹雨打磨得浅淡了,有些字甚至根本无法看清。历史是人书写出来的,史料却又是如此脆弱,仿佛寓示着人类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

    如歌正打算招呼司机一起走回去,无意中目光落在桥栏板上,看到上面写有一阙词:“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如歌不由停住脚步,反复品味着。这阙“点绛唇”没有落款,但可以猜想一定是一个痴情的女子为等待恋人的归来而发出的慨叹。他们曾有过郎情妾意的悱恻缠绵,后来不知因何缘故,她的恋人出门远行,一去经年,杳无音信。她便日复一日地等在桥上,将满腹的相思说与流水听,却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走吧?”司机有些不耐烦地催促,他是无法理解如歌为什么会盯着栏板发呆的。如歌应了一声,跟在他后面沿原路走上山。可是她的心底却蒙上了一丝淡淡的忧郁,难以遣散。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