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寻桥4000里(一)
作者:CCCC  文章来源:廊桥论坛  点击数10321  更新时间:2006/1/14 15:45:39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张坑桥飞跨与长濑溪上(这条溪,在我的电子地图上标的是西溪,西溪也是上游闽浙交界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长濑溪恐怕只是长濑、张坑当地人的称谓),廊桥南北走向,南岸陡峭,北岸平缓,有层层茶园。古道从公路旁下切,穿过廊桥,沿北山茶园盘桓而上。因为通了公路,古道和廊桥不再是交通的要冲,当初修建他们的很大一部分理由已不复存在,如今他们存在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审美上的或者还有怀旧的情怀。下游开始修水库,这桥也得搬迁了。其实大山里的洪水是惊人的,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廊桥哪一座不是修了再毁毁了再修的。大嫂对我讲了关于水库和廊桥一些事,说的有些空泛,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大山里的大嫂竟然对环保什么的知道不少。大嫂愤愤不平的说电站答应的茶园赔偿太少太少,一亩茶园一年有几万收入呢!我想如果雇几个茶农把我们龙岗林场荒废的茶园承包下来,几年下来,便会有四海飘泊的资本,用不着为生计而坚守一份工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沿故道到了廊桥边上,桥下碧绿的溪水映着山峦蓝天更显得张坑桥那苍老的痕迹。沿桥北西侧陡峭的石壁下去,是一片夹杂着卵石的沙滩,溪水静静淌过。喝一口清凉的溪水,沁人心髀。抬头东望,张坑桥如长虹飞挂。想起张若虚的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桥、江河、大山哪一样又会是亘古不变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离开廊桥,我们沿一条新开的公路绕了好大的弯来到张坑桥下有一百米处,此处地势更为险要,两岸山体壁立如削,这正是张抗侨新址所在。此处远离水面,高于以后水库坝高,看来可以远罹洪水之患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沿公路南行来到达尤溪村。尤溪是长濑溪的支流,水尾就是尤溪下桥,相比倜党不群的张坑桥,他显得朴实无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沿尤溪走过村子是尤溪上桥。
到长濑桥要徒步一段路,因为开摩托穿着厚厚的衣服,天气热得让我受不了了,就放弃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游,幽蓝幽蓝的长濑溪缓缓流来,一座石拱桥通向层层叠叠的黄土民居,这就是溪源村。因为水库移民,溪上又建了一座混凝土大桥,大桥边上是座颇具规模的新学校,学校边上便是移民新村。我不知道移民是如何安排的(那位大嫂也不太清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搬入着新村,尽管老村有着田园诗意的美景,但新村还是蛮吸引人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新桥上,告别了大嫂,因为耽误了她不少时间,给了十元钱。大嫂推辞说,她闲着没事,每天都是来来去去地闲逛。

由溪源村沿长濑溪渐渐上行,11点到上党村。村口便是鸾峰桥(据说他的单跨是最长的),桥下巨石堆垒,面目狰狞。幽暗的桥屋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布,写着有求必应,这是迄今为止看到最灵验的廊桥,至少看上去如此。桥中神龛前的香炉里插满残香,香炉旁边放着签筒,右侧桥板上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解签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桥上游,清澈的小溪弯弯绕过古村,到廊桥前,被一条浅坝拦截,于是在村子前面形成了一个半月形水潭,蓝天白云、山峦绿树、石堤土房一起糅进了这潭碧水之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走进村头的那家小店,店主是个清秀的妇人,说话很好听。我要泡包方便面,她说放在锅里烧两包吧。那敢情好。她转身取了方便面,却又关起了店门,原来她家的厨房在二楼。厨房里四方桌上有猪大肠、红烧肉、还有鱼,小康水平绰绰有余了。乘烧面功夫,要了一瓶啤酒,闲聊起来。当地务农实在不来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临走前总会在鸾峰桥祈福许愿,若是平安回来且是赚了些小钱,总要买块红布挂到桥上的。这里的村民将他们日常生活的企盼沉甸甸的挂在鸾峰桥上,只是他们没有想也许这座老桥承载的竟然空无一物。
面条烧好了,老板娘客气地让我吃红烧肉、猪大肠:“电站电线包工的在这里吃饭,这些菜是为他们准备的,你多少吃一些没关系。”哈哈,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当然我不会愚蠢的去吃那几条看上去还完整的鱼。最后,两包方便面一瓶啤酒两元三角,真便宜!
走出小店,又碰上了早上加油站遇见的皮卡,原来是他们,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要离开了,回望这座山水相依的小村,竟是如此熟悉,是在哪一场褪色的老电影里见着的吗?

(待续)

进入论坛查看更多图片 》》》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