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D:\wwwroot\php\public_html\index.php on line 3
 新闻报道 - 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官网

宁德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木结构桥梁建造术的活化石

2019-08-08 22:52:01

木拱廊桥是一种“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独特的桥梁样式。又称“虹桥”,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

中国木构桥梁活化石

记者采访民俗专家陆则起

2009年包含福建宁德木拱廊桥在内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说:

营造这些桥梁的传统设计与实践,融合了木材的应用、传统建筑工具、技艺、核心编梁技术和榫卯接合,以及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对不同环境和必要结构力学的了解……

2012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闽东北浙西南具备条件的22座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木拱廊桥是木构廊桥里,最高的技术水平。

它是用短的木料,通过编梁的技术来实现大的跨越。编梁技术关键一点,就是苗木之间的互相搭制。

‘苗’的概念就是木头,在我们桥梁建筑上面就称之为‘苗’。

通俗的讲,好比用竹篾通过经纬编织的方式互相穿插,就像编箩筐一样。

这种木拱廊桥在闽东北和浙西南一带基本上都是用九组的‘三接苗’或者是‘五接苗’,中间通过横苗实现两组苗的编梁。”

木拱廊桥的核心技艺“编梁技术”

木拱廊桥是一种“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独特的桥梁样式。因为这种桥梁形状像彩虹,又称“虹桥”。

木拱结构的廊桥曾经在北宋出现过,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了这种桥的再建记录。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这项技艺是古老的造桥术。宋代有一幅名画叫《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座‘汴水虹桥’,像彩虹一样。

近代中国桥梁考察史当中,一直没有发现这样一种桥梁的样式。

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桥梁泰斗茅升团队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发现了在我们闽东北和浙西南,还保存的这种桥的样式。这种桥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的廊屋

事实上,对于木拱桥这项古老的营造技艺发源和传播在研究桥梁历史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争论。

民俗专家陆则起介绍说:

“有的专家认为这是中原技术往南传;而有专家认为这一技术就是在这一地区形成的;也有的专家认为这种技术有可能是北传的。

主要是因为北宋当时的茶叶主要是由我们这个地区过去的,也可能是我们这个地区的木匠把这个技术往中原地区传。

这在我们现在桥梁界的研究当中并没有定论。”

为什么宁德有这么多木拱廊桥?

我国木拱廊桥集中在福建省和浙江省边界,主要分布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景宁等地。

全国保存下来的木拱廊桥有一百多座,福建宁德是保存最完整的集中地之一,共54座,分布在寿宁、屏南、周宁等县。

百祥桥 陆则起提供

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一地区才有木拱廊桥呢?这是由当地的地理、人文、气侯、生态环境造就的。

民俗专家陆则起解释说:

“我们因为南方这个区域多雨、潮湿,所以会在木拱桥的基础上还要建造廊屋。

木拱廊桥有别于汴水虹桥。汴水虹桥只是实现了一个木构的结构,然后在木构结构上面铺了路,就形成了虹状结构。”

木拱廊桥位于山区,这里山高沟深,雨量充沛,水流较多,河流不宽,这种桥梁比较适合这样的环境。

造桥的材料就地取材山上的杉木;而桥梁所承受的压力由两岸结构稳定的山崖岩石承担,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独特而高超的营造技艺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我们中国传统的木作技艺里面分成几类,廊桥的营造技艺就属于大木作,但是建桥要比建屋难度要大。

古代技术很好的造桥师傅可以在难于建桥的很险峻的地方把桥建起来,因此建桥师傅的地位要比大木作师傅地位要高。” 

金造桥 陆则起提供

木拱廊桥建造工艺流程传统古朴,每道工序严谨而不失创新。

一座木拱廊桥的营造,大致有选桥址、砌桥台、起拱架、铺桥面、造廊屋等工艺流程,由石匠、木匠、油漆匠等多种民间艺人来共同完成。其中,木匠技艺是木拱廊桥建造技术的核心。

大部分廊桥用石头或者砖块铺设桥面增加桥梁的重量增强廊桥的稳定性。

桥面与桥面板之间有隔离层,可以增加通风透气效果,防止桥面板受潮腐烂,还可以起到防火和防洪作用。

龙津桥 王多兴摄影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木拱廊桥的安全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火,因为它是木结构。另外一个是水,廊桥怕什么样的水呢?就怕洪水涨起来从下往上托。木拱廊桥的编梁技术和榫卯技术是把桥往下放的,因此下面洪水一托上来它就散掉了。所以就要在桥面上建屋子或者直接把石头压在桥面上增加桥的重量。

就像我们的千盛桥,2006年的时候就出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洪水满上来了,已经到了桥拱的下面。于是乡村里面的三四百号人都跑到桥上面,就是用人的重量来压住这个桥,不让水往上顶。”

木拱廊桥除了建筑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外,取的名字也很有说道。

比如在福建宁德屏南有着廊桥“百千万”的说法,分别对应三座古桥——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

其中,千乘桥意思是指桥的宽广足以通过上千辆的兵车。

千乘桥 张峥嵘摄影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屏南廊桥的名字很有特色,百千万都有。

棠口的千乘桥是古代木拱廊桥里面非常漂亮的一座桥,长度56米左右。

这座桥建在原来屏南最主要的古道上面,南来北往的客人非常多。

乡贤就取这座桥的名字叫千乘桥,车水马龙,很多人来往的意思。

千乘桥是一墩两孔。桥墩的两边像个翅膀一样,中间做成鸟喙的形状。实际上是桥墩前端形成一种尖状,这样上游来水对桥墩的冲击力要减少很多。”

千乘桥说明

屏南的万安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全长98米。万安桥始建于北宋,朝万历年间被毁坏,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取万民平安的意思。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万安桥是最长的古代陆路廊桥,当然,现在新建的廊桥比它长的都有。

这座桥叫做多拱跨木拱廊桥,在古代的木拱廊桥里面它相对的数量比较少。在营造方面的难度在于一个墩跟另外一个墩之间的衔接。

另外就是它是木头建成的,如果桥非常长的话,要考虑到河面上的侧风。如果侧风大的时候,或者是侧面来水大的时候,就很容易让这座桥坍塌。所以,在这个桥上面就要增加一些叉状的剪刀苗来互相牵拉。”

承载民俗与乡愁

木拱廊桥传统建造技艺在千百年来传承过程中还衍生出了很多民俗成份,造桥工匠在长期的劳作中形成了一定的造桥习俗。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它身上承载了很多民俗成分。

比如造桥开始的时候要祭河,然后造桥所用的苗木,特别是梁的苗木,砍伐的人还要是个好命的人。还有在营造的过程中要祭祀,需要上梁的仪式,需要上梁喝彩。”

万安桥 陆则起摄影

“木拱廊桥”能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它既有交通功能,也是人们的聚会、信息交流、娱乐、神俗信仰、深化人际关系、深化文化认同的重要聚会场所。

廊桥上的廊屋里建有木板凳让往来的人可以歇息、交流、交易、娱乐。在廊屋里打牌、聊天也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由于现代交通形态的改变,人们利用这种桥实现交通功能的作用在弱化,但是这种桥他更关键的还有其他几个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村落的风水桥,是来营造整个村落的风水。

其次,这种桥有廊屋,所以还承载着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他也有南来北往客人休息和躲避风雨的一个桥亭的功能。

第三,在民俗成分上还形成一个当地信仰的空间。例如端午走桥。民众通过走桥的形态。祭祀了祖先,寄托了乡愁,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许。”

廊桥的廊屋里一般设有神龛,供奉的神像很广泛,有佛教的观世音,也有道教的五显灵官、土地神,还有临水夫人、马仙姑等地方神灵。

民俗专家陆则起所说的“走桥”风俗是指端午节期间当地民众在廊桥中间设供桌摆上祭品,上香祭拜。随后,走桥人往返桥头桥尾走几个来回,并且从廊桥上往河里扔粽子。仪式结束后带着桥上的祭品回家与家人分享,希望家庭幸福,万事顺意。

记者采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黄春财

保护与传承

随着岁月的流逝古老的木拱廊桥很多已经破旧,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等原因,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也濒临失传的边缘。

对此状况,宁德相关部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动员多方面力量,对廊桥进行修缮;并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调动一批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宁德市现存木拱廊桥绝大部分廊桥已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每座桥都配备了消防设施,有专门的护桥员负责日常管护。

除保护廊桥文物外,当地还十分重视保护造桥工匠和木拱桥传统造桥技艺传承,想方设法为廊桥工匠提供承续技艺与传授学徒的实践平台,出资维修现存的廊桥;在合适的地方建造新廊桥;鼓励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建造木拱廊桥等措施让这一古老的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永续的传承下去。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杨建华 文 图片提供:陆则起、张峥嵘、王多兴等 播音:蓝松祥 编辑:闻达)